如何写综述

综述

天才第一步,始于纸尿裤,而科研第一步,则是来自于写综述。 写综述是科研的基本功,它可以是让自己打入某个研究领域的第一道法门,也可以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之后,对所处领域进行宏观的概括,指点江山。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的罗列现有的工作和堆砌前人的学术成果。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,应该至少能够让读者:

  1. 很清晰的了解该问题发展的脉络,主流的方法都有哪些;

  2. 掌握目前的研究现状,已有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、达到什么样的指标;

  3. 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空白;

综述写作的思路

综述写作思路也有各式花样,但又一脉相承。下面简单介绍三个综述写作的思路

专注当前,粗中取精

如果是刚要打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,写综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课题作铺垫,定义并限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,并把它置于历史脉络中来考察其价值,避免与现有研究重复。日常读文献、做笔记时都要考虑这几点,以便把读过的文献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框架。

把材料组织好,其实一篇综述也差不多搭建起来了。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约翰 W. 克雷斯威尔(John W. Creswell)曾经提出的五步文献综述法,在各个领域都可借鉴。说是“五步”,其实也可以看作材料组织和写作的思路结构。他认为,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:序言、主题1(关于自变量)、主题2(关于因变量

  1. 序言 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,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,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。

  2. 综述主题1 即关于“自变量”的文献。比如要讨论某药物对某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,那么该药物就是自变量,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、能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条件。你的课题中也许会有好几个自变量,那么再做个亚层分别论述;但总有那么一个比较关键,当然要重点阐述。

  3. 综述主题2 是关于“因变量”的文献。和自变量的情况相似,一个药物也许会引起多种生化反应,但仍然是落水三千取一瓢饮。

当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顺序不是固定的,看自己方便。只是要将它们分别阐述,能囊括更全面的信息,展示相关研究领域的大格局,便于把自己的课题置于其中,提炼其研究意义和价值。

  1. 综述主题3 要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建立起来,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,是找到自己研究方向突破点的一部分。这里要包含与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,梳理两者千丝万绪的关系中哪些方面已经研究成熟,可以作为自己的基础,又有哪些方面稍薄弱但充满潜力,是提出假设的着力点。

或许目前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,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,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。此处要注意不要回避那些不支持你观点的研究,不论多小的研究,提一下还是有必要的,因为回避了显得心虚不说,其实更有可能漏掉一种潜在的问题解释方案,若将来你的实验未能证明自己的假设,不妨重新审视这些不支持你的证据。

  1. 总结 在综述的最后再强调最重要的研究,抓住主题,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。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,更重要的是强调你研究课题的基石(前人的肩膀),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。

https://pica.zhimg.com/80/v2-beeefc485d7a99dc5df776c719bd279b_720w.jpg?source=1940ef5c

总揽大局,指点迷津

如果已经在**本领域征战多年,眼界已经大了很多,尽管也是为了给自己的下一个研究作铺垫,但又不能仅限于此。**这类综述就是那种期刊编辑特约、由本领域神级大牛所作,将来是有可能要进教科书的,当然也成为大家膜拜学习的对象。

**这类综述,上述的“五步法”也是适用的。**但由于大牛在本领域可能不止研究过 1 个问题,有可能是一种干预手段对应一种机制、却在不同的疾病模型中验证;或者对一种疾病提出了不同的病理机制假说,并各自找到对应的干预手段来验证,等等。

也就是说,他自己经历过的“自变量”和“因变量”下面的亚层更加复杂,更别说再综合他参考过的别人的研究,所以他的思考也不是决定要写综述才开始的,而是有岁月的积累,于是最后能发现的问题也更多,提出的设想、研究前景也更丰富。这时候有一种平行结构的思路可以借鉴。

https://pic1.zhimg.com/80/v2-a76d86b7831e0578658d67088d4ac99c_720w.jpg?source=1940ef5c

当然如果你还不是大牛,只是遇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,那么卯足劲做足功课,也可以尝试这种结构,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但精华在于Discussion部分,关键还是提出现有的问题、分析可能的原因,并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研究方向的参考。

三.追根溯源,鉴古思今

还有一种略微少见的思路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,疏理某个研究专题的历史发展脉络,着重展示它的“演变”。 这种写法比较适用于讨论某种研究方法、工具的发展,或具有历史意义的课题,最后 Discussion 部分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出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。 这类综述有时候被称为“描述性综述”,这名字其实有点黑,因为常见的错误就是综而不述,太过于注重史料的编排,有时候会忽略这点。 “述”是指批判性思维(critical thingking),无论在哪种写法中,都是贯穿材料组织和写作始终的。 这种编年法的综述就可以在对每一个研究描述完之后,给予一定的分析,指出它的问题,同时引出解决它问题的下一个研究。 总结部分可以对各个研究做一个综合性的比较分析,也不要忘了强调历史上最有亮点的研究——最新的研究也许并不是最好的,那么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哪个呢?也许也会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一个旁路,打开新的研究方向。

https://pic3.zhimg.com/80/v2-75dd033ec386f490ebe79c9dc1b70ab5_720w.jpg?source=1940ef5c

几个误区

  1. 注意几个误区,误区一:文献综述就是读书笔记,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就行,正解:文献综述,其实要按照逻辑层次顺序来写。

  2. 误区二:文献综述就是总结概括一下前人写过的文献,正解:文献综述是对前人文章的论述,这里的论述就包括介绍、总结指出不足。

  3. 误区三:文献综述随便选几个文献来写就可以了,正解:文献综述要选择和你文章最相关,最核心的文献来写。

  4. 误区四: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导师展示我已经读了很多文献,正解:是指出前人研究所存在的research gap。